精品国产玖玖玖91|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|亚洲热热a级黄色毛片三|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视频|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理论模特|香蕉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|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|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

三元鋰碳酸鋰NCM鹽鎳鈷錳氫氧化物銅鋁

0713-8519209

13636132599

新聞動態(tài)

認識蘄春,給來中環(huán)新材料洽談項目的人一點介

發(fā)布時間:2019-11-18 11:07 瀏覽次數(shù):1354

走進蘄春,關于蘄春的官方介紹

        蘄春縣位于湖北省東南部,長江中游以北,隸屬黃岡市,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,是著名“教授縣”,以人才輩出著稱。面積2397.6平方公里??側丝?10萬人(2016年)。北倚大別山,南臨長江,風光秀麗,景色宜人,氣候溫和,四季分明。蘄春縣地處中國“中三角”中心地帶,與武漢、南昌、合肥等大中城市同屬“1小時城市圈”,京九鐵路、滬蓉高速公路、長江黃金水道、大別山腹地公路橫貫全境,交通四通八達,來往十分便利。蘄春火車站位于京九鐵路中點,是阜九段唯一城區(qū)火車站。蘄春縣是世界文化名人醫(yī)圣李時珍故里所在地,現(xiàn)為首批國家中醫(yī)藥健康旅游示范區(qū)。第二批國家農(nóng)產(chǎn)品質(zhì)量安全縣。 

      旅游:普陽觀旅游景區(qū)  霧云山生態(tài)旅游區(qū)

  

 
       醫(yī)圣故里
 
       蘄春是明代偉大醫(yī)藥學家、醫(yī)圣李時珍的故鄉(xiāng)。
 
       李時珍,字東璧,號瀕湖,蘄州城人。生于1518年(明正德十三年)。出自醫(yī)學世家,其父李言聞為當時名醫(yī)。14歲中秀才,以后三次鄉(xiāng)試不第,乃絕意功名,刻意從父學醫(yī),同時師事顧問。他“上自墳典,下及子史百家,無不博洽”,醫(yī)術日精,病人“千里就藥于門”,皆“立活不取值”,不到30歲就成為一方名醫(yī),名重一時。嘉靖中,蘄州屢遭大水,災后瘟疫流行,李時珍父子設診所于城東玄妙觀,研究出新的藥方,治好了不少染疫災民。約于1548年(嘉靖二十七年),李時珍治愈楚王(建府武昌)朱厚熗兒子的怪疾,被聘為王府奉祠正;不久被推薦為太醫(yī)院院判。他利用在太醫(yī)院的機會,研讀了大量的皇家珍藏的醫(yī)藥典籍和圖書,察看了許多珍稀藥物標本,獲得了許多有益的知識。
 
      李時珍在長期醫(yī)療實踐中,深感原有本草著作之不足,并存在許多錯訛之處。于是立志重著本草,以益后代;并借用朱熹的《通鑒綱目》之名,定書名為《本草綱目》。1552年(嘉靖三十一年),著手編寫,至1578年(明萬歷六年)三易其稿始成,前后歷時27年。其間,從1565年(嘉靖四十四年)起,多次離家外出考察,足跡遍及湖廣、江西、直隸的許多名山大川,弄清了許多疑難問題,填補了不少醫(yī)藥知識空白。
 
     《本草綱目》凡16部、52卷,約190萬字。全書收納諸家本草所收藥物1518種,增收藥物374種,合1892種;共輯錄古代藥學家和民間單方11096則;書前附藥物形態(tài)圖1100余幅。該書系統(tǒng)地總結了我國16世紀以前的藥物學、醫(yī)療學之經(jīng)驗,明代著名文學家王世貞稱之為“性理之精蘊,格物之通典,帝王之秘?,臣民之重寶”,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稱之為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而下“集本草者無過于此”,在國外被譽為“東方醫(yī)藥巨典”?!侗静菥V目》于1596年首次在南京出版,很快就傳到日本,以后又傳到歐美各國,先后被譯成法、德、英、拉丁、俄等十余種文字在國外出版,傳遍五大洲。
 
       1593年(萬歷二十一年),李時珍逝世,終年76歲。他去世后,即被明朝廷敕封為“文林郎”。1951年,在維也納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會上,被列為古代世界名人;他的大理石雕象屹立在莫斯科大學的長廊上。其墓地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原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為陵園兩次題詞,稱他為“醫(yī)中之圣”。
 
       李時珍的著作尚有《奇經(jīng)八脈考》、《瀕湖脈學》傳世;還有《命門考》、《瀕湖醫(yī)案》、《五臟圖論》、《三焦客難》、《天傀論》、《白花蛇傳》等,皆佚。
 
       教授名縣
       蘄春,我省東部的一個小縣,卻自古人才輩出:宋代有文學巨擘吳淑;明代有“醫(yī)圣”李時珍、著名戰(zhàn)將康茂才;清代有著名文學家顧景星、陳詩,首創(chuàng)中國海運的陳鑾;近代有辛亥革命先驅(qū)詹大悲、田桐,國學大師、“章黃學派”創(chuàng)始人黃侃,著名詩人、文藝理論家胡風等。而自20世紀以來,從蘄春走出的學人更遍布世界各地,教授級人物更多達4000多人,被譽為“教授縣”。
 
       一個位于大別山南麓、經(jīng)濟并不發(fā)達的小縣,何以成為人才輸出的寶庫?“教授縣”的來歷又是怎樣的?
    
        一個縣有31個“教授村”
 
         一條玉帶似的河流,自北向南,蜿蜒于大別山的南麓。蘄河,帶著山脈綿延的余韻,與奔騰不息的黃金水道長江,共同滋潤出山明水秀、人杰地靈之地——蘄春。雖然對地圖上那巴掌大的一塊——無論岡巒還是河流,早已爛熟于心,但每看到這紙上的山河,已年逾八旬的趙德鼎老先生仍會激動不已。
 “這片土地上,自宋代以來,孕育了眾多名人巨擘。而更值得現(xiàn)代人驕傲的,還是散布于海內(nèi)外的眾多蘄春籍教授、學者。”退休后仍擔任《蘄春縣教育志》編輯的趙德鼎老先生,被稱為研究“教授縣”的權威,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,他一直沒有間斷從事對蘄春籍教授的搜集、整理工作。根據(jù)他們的最新統(tǒng)計.從這個人口只有90多萬的普通縣,走向海內(nèi)外各地的教授就有1800多人(含副教授、博士),如果加上高級工程師等各類高級人才,蘄春籍教授級人物更多達4000多人。
 
       尤其令人稱奇的是,蘄春竟然有31個“教授村”。“所謂‘教授村’,就是一個村里至少有10個以上的教授。”趙德鼎解釋。
 
        在赤東鎮(zhèn)范鋪村,60多歲的村民童德年悠閑地過著農(nóng)家日子,但他一家就出了兩個博士和3名教授。“在我們村里,不怕你沒權,也不怕你沒錢,就怕家里沒有讀書人。”說這話的時候,童老漢臉上帶著滿足的笑容。據(jù)介紹,這個小小的村子,竟走出了80多名教授級人物,僅在美國新澤西和舊金山兩地大學當教授的就有11人(其中新澤西大學有8人),現(xiàn)任上海某研究所所長、42歲的博士后童光志“一個人就頭頂三個教授銜”。而青石鎮(zhèn)大樟樹村,則以“黃氏一門七教授”而遠近聞名,其中的代表人物,就是蘄春歷史上最聲名顯赫的重量級人物之一——北京大學國學教授、“章黃學派”創(chuàng)始人黃侃。大樟樹村,因村中有兩棵生長了近300年的大樟樹而得名。黃侃1886年出生在村中一個書香門第。遠祖中有以詩詞書法聞名于世的黃庭堅,其父黃云鵠官至清廷二品大員,也是著名的經(jīng)學家和散文家,是張之洞的密友。據(jù)介紹,“黃侃幼承庭訓,家學淵源,其研習勤苦,加之天性聰穎,與其師章太炎共創(chuàng)‘章黃學派’,所治文字、聲韻、訓詁之學……多有創(chuàng)見,終成一代大師。”可惜黃侃命運不濟,不到50歲便英年早逝。但其在國學上的成就卻影響深遠,毛澤東生前對黃侃非常推崇,他親筆寫給黃侃之子的信件,原件至今還珍藏在國家博物館內(nèi)。
 
       黃氏一門里,黃侃之后還有其侄子黃焯,是武漢大學教授,也是訓詁學家,他承繼了叔父的衣缽;黃侃的長子黃念田,原是四川大學中文系教授,后轉回湖北任政協(xié)委員;次子黃念寧是原華中理工大學物理系教授,著名的原子能專家;此外還有三子黃念勤、長女黃念容和侄孫黃曾旸(黃焯之子)等,都是教授。故有“黃氏一門七教授”的說法。
 
        一條街走出100多位博士生
 
        蘄州是蘄春的重鎮(zhèn),距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,也是明代醫(yī)圣李時珍的故里。“博士街”,是該鎮(zhèn)一條不足600米、只有百余戶人家的小街。1958年,居民將殘破的石板路進行翻修,用三合土將長街,橫街、全勝坊、第一社和瓦硝壩連接在一起,命名為東長街。街一半是新,瓷磚小樓林立;一半是舊,青磚黑瓦,間有木樓。別看這條街貌不驚人,但時空倒轉幾百年,這里卻是聲名顯赫的寶地,當年,尚書府、將軍府、御史坊、進士第等在此毗鄰,人稱“水漫紅石頭,狀元滿街游”。上世紀以來,這條街更走出了120多名博士、教授,其中接近一半留洋海外,“博士街”由此得名。在“博士街”,一個家庭里父子、父女或兄弟雙雙為博士的現(xiàn)象非常普遍,比如李寶珍一家,就被譽為“博士之家”。李寶珍1918年出生在蘄州城內(nèi)一個世醫(yī)之家,其先祖父是李時珍12世傳人。1938年,高中畢業(yè)的李寶珍毅然投考名重一時的中正醫(yī)學院,發(fā)榜時,名列前茅。后又轉學華西大學醫(yī)學院,并獲得醫(yī)學博士學位,現(xiàn)為紐約某學院的教授。在她的言傳身教下,她的幾個子女也都學有所成:其長子吳永輝是數(shù)學博士;次子吳永新是美國康涅狄格州大學教授;三子吳永烽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;女兒吳永壽是美國布朗醫(yī)科大學博士。此外,李的長媳為美國紐約大學生物化學博士,女婿畢業(yè)于美國布朗醫(yī)科大學獲醫(yī)學博士學位。
 
       在蘄州,除了李寶珍的“博士之家”外,一人頭戴三頂博士帽的黃恒學和王家大屋出了近30個博士、教授的故事,也被傳為佳話。黃恒學在我國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時參加高考,并被武漢大學錄取。此后,他不斷求學深造,先后獲得杭州大學心理學、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學和清華大學經(jīng)濟學博士學位。
 王家大屋是“博士街”上有名的古老家族。相傳,王氏家族的始祖王忠,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親隨之將,官封明威將軍,蘄州衛(wèi)指揮使。其子孫后代世襲其位,繁衍于東長街,所居之地稱王家大屋。王忠將軍十一世孫王御龍,由于重視詩書并教子有方,其子孫7人先后為康熙、雍正、乾隆、嘉慶朝的舉人、進士,其中進士5人,也就是聞名遐邇的東長街“一門五進士”。王家好學之風也延續(xù)到了現(xiàn)代,據(jù)不完全統(tǒng)計,從解放至今,從王家大屋已走出近30位博士、教授。
 
       縣電臺記者叫響“教授縣”:從蘄春縣走出的教授遍及海內(nèi)外,時間的跨度又如此巨大,那么,如此多的教授是如何被統(tǒng)計出來的?“教授縣”這個名稱又是怎樣來的呢?“最初關注蘄春籍‘教授’,其實很偶然。”一直從事“教授”搜集整理工作的趙德鼎老先生回憶。上世紀80年代中期,趙德鼎擔任縣《教育志》的主編,開始主持編修第一部《蘄春縣教育志》。最初的《教育志》篇目非常單一,只設立小學、中學、高中等篇目,完全不能囊括蘄春豐富的人文資源,這顯然不能讓他感到滿意。后來在采訪中,他發(fā)現(xiàn)本縣過去的舉人、進士非常多,從北京進士題名碑、《湖北通志》抄得的資料顯示,蘄春僅明、清兩朝進士、舉人就有461人。于是,他在《教育志》中專門設立了《招生·考試》一章,將461名明清進士、舉人盡列其中。
 
       隨著采訪范圍的擴大和深入,他和同事又有了新的發(fā)現(xiàn):在現(xiàn)當代,在國內(nèi)外的蘄春籍教授、高級工程師、博士等也不少,他們敏銳地感到,這是一個龐大的特殊群體,如果記入《教育志》,不僅將極大地豐富《教育志》的內(nèi)容,對發(fā)掘蘄春的人文資源也是一大貢獻。于是,他決定在已設定的篇目之外,再專設《教授篇》。那時沒有現(xiàn)代化的通訊工具,趙德鼎等人搜集教授資料,采取的是最原始的方法。他們先是一個村一個村挨家挨戶地打聽誰家在外有教授或博士親人,然后向這些蘄春籍的教授、博士們一一寫信懇求個人資料和聯(lián)系方式。當時他們共向國內(nèi)外大學和個人發(fā)出聯(lián)系函2000多封,得到廣泛的回應,最后從回收的資料中經(jīng)過認真篩選,確定副教授以上學者221位。“受當時的條件所限,只搜集到這些。”趙德鼎說。后來隨著資訊的日漸發(fā)達,為了將“教授縣”里的教授查個“水落石出”,從2004年開始,趙德鼎等人便開始著手編寫蘄春縣第二部《教育志》,重點是統(tǒng)計蘄春籍教授人數(shù)。經(jīng)過一年多的努力,他們的搜集工作卓有成效,到去年為止,進入他們名錄的教授級人數(shù)已達4000多人。其中,在國內(nèi)大學100強中,共有蘄春籍正副教授242人,位列10強的大學中有蘄春籍正副教授121人。比如,在北京舞蹈學院,有“東方舞蹈大師”美譽的女教授張均就是蘄春人。
       然而,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,當趙德鼎他們搜集到的教授名錄還只有200多位時,“教授縣”的稱謂已經(jīng)聲名遠播。那么,究竟是誰第一個提出“教授縣”這個名稱?又是誰第一個傳播出去的?
       1987年11月的一天,當時任蘄春縣廣播電臺記者的韓進林,把一篇題為《蘄春堪稱教授縣》的稿件投進郵局信箱時,他還不曾料到他靈機一動想到的一個稱謂,日后會成為一張宣傳蘄春的亮麗名片。“寫那篇文章很偶然。”現(xiàn)任《蘄春文化研究》執(zhí)行主編的韓進林告訴記者。一天,韓進林在一本書上無意中看到一篇文章《200個將軍同一個故鄉(xiāng)》,是寫紅安“將軍縣”的。他看后大受啟發(fā),一下想起了趙德鼎他們編寫的《教育志》:紅安200個將軍可以叫“將軍縣”,蘄春有200多個教授為什么不能叫“教授縣”呢?于是,他立刻奮筆疾書,寫成了那篇《蘄春堪稱教授縣》,然后,把稿件投給了一家報社。幾天后,這篇文章發(fā)表了,并相繼被《人民日報》海外版、《文匯報》、《中國教育報》、臺灣《自立晚報》等多家海內(nèi)外媒體轉載,甚至有媒體將紅安“將軍縣”、蘄春“教授縣”并稱為黃岡的“文、武”兩縣,意指黃岡“文武安邦定國之人層出不窮”。
 
       從此,“教授縣”名聞天下。教授層出不窮有“秘訣”
 
        一個人口不過100萬的小縣,經(jīng)濟并不發(fā)達,為何歷史上會誕生那么多的名人巨擘,現(xiàn)代又走出那么多的教授、博士呢?蘄春奇跡產(chǎn)生的背后,有什么特殊的魔力嗎?“蘄春歷來是‘吳頭楚尾,荊揚交會’之區(qū)。春秋時期,吳、楚兩國官員、文人及商賈便在此相互往來……”10月30日,趙德鼎老先生指著一幅老舊的地圖,向記者解說蘄春人文鼎盛的歷史淵源。
 
        從資料上看,蘄春尤其是蘄州,在明清時代的確是山清水秀、物阜民豐。明朝中葉,蘄州便是個“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”、“參差十萬人家”的美麗、繁盛之地。清朝中葉后,蘄州更是商賈云集,眾多名人、學者紛聚于此,讀經(jīng)誦典,形成深厚的人文氣息。據(jù)說,明代文學家吳承恩就是在蘄州荊王府做小吏時,遍游蘄州山水寺廟,才獲得了創(chuàng)作靈感,在蘄州寫出了《西游記》。
 
        在蘄州,現(xiàn)在還流傳著這樣一個“段子”,以佐證當?shù)氐溺婌`之氣:該鎮(zhèn)同濟醫(yī)科大學教授楊仕豪的舊居,上世紀60年代出了四個大學生。由于兄弟姊妹全部離開了蘄州,老房子長時間無人居住,家人便將舊居賣給外地人王貴才。令人驚奇的是,王貴才買得房子后還沒來得及翻新,兩個兒子也先后考上了重點大學。“當然,最主要的,還是蘄春人傳統(tǒng)上對教育的重視。”趙德鼎說。蘄春人歷來有“耕讀傳家”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。從蘄州王家大屋走出的王氏后人、現(xiàn)任蘄春《教育志》編輯的王樹蘄告訴記者,王氏家族至今保留下來的祠堂名叫“鋤經(jīng)堂”,已有近700年的歷史。祖先起名“鋤經(jīng)”的含義,是“鋤則帶經(jīng),牧則編簡”的簡稱,也就是告誡族人要時刻不忘讀書好學,哪怕是在務農(nóng)放牛之時也要“手不釋書”。
 
       類似王氏家族這樣的門風,也成為當?shù)厝艘恢毙Х碌陌駱?。?jù)蘄州鎮(zhèn)黨委宣傳委員龔智勇介紹,對蘄州人而言,家里有無讀書人,是關涉到臉面的大事。一個家庭哪怕經(jīng)濟條件再好,倘若家里不出個把大學生,也會感覺抬不起頭來。所以,一般家庭都會鼓勵自己的孩子念書。對小孩而言,改變家庭困境的希望之一就是發(fā)奮讀書。更有傳言,環(huán)山面水的蘄州是一塊風水寶地。東長街地勢較高,東西走向,街道兩側房屋坐北朝南,其前庭和后院均朝南,日照充足,空氣對流,十分適合讀書。且后院多深井,水清味甘,據(jù)說極養(yǎng)人。不過,博主認為,讀書求功名的傳統(tǒng),再加上家學淵源深厚是名人輩出的重要原因。如東長街王氏家族“鋤經(jīng)祠堂”就是最好的明證,“鋤經(jīng)”是“鋤則帶經(jīng),牧則編簡”的簡稱,即告誡族人要時刻不忘讀書好學,哪怕是在務農(nóng)放牛之時也要“手不釋書”。“鋤經(jīng)堂”至今保存較好。
 
       蘄春人文鼎盛的另一方面,也與當?shù)卣匾暯逃嘘P。這里,不能不提到蘄春歷史上的兩任“縣長”——清末蘄州知州陳樹屏(字介庵,實際是縣令職務)和民國時的縣長辜仁發(fā)。陳介庵曾東渡扶桑,在日本考察新政,對日本舉國辦教育印象深刻。他到蘄春任職后,在一年多的時間內(nèi),便創(chuàng)辦了蘄州師范學堂、實業(yè)學堂、高等小學堂各1所,模范初等小學堂5所,女子小學堂3所,初等小學堂60所。其辦學規(guī)模之大、速度之快前所未有。辜仁發(fā)同樣重視教育,一上任便大辦學校,并在蘄春實行早期的“義務教育”。而解放后,當?shù)卣又匾暯逃陌l(fā)展和人才的培養(yǎng),據(jù)介紹,蘄春縣自恢復高考以來,已向各類高校輸送新生5萬多人。

 

 中國艾都 
 
 蘄春是傳統(tǒng)的中醫(yī)藥文化之鄉(xiāng)、養(yǎng)生之都。“指草皆為藥,路人都懂醫(yī)”、“出門十里聞藥香”、“藥到蘄春方見奇”等養(yǎng)生民諺流傳至今。
 
蘄艾榮登2016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榜中藥材類地理標志產(chǎn)品第三位,品牌價值達43.84億元。蘄春被中國中醫(yī)藥協(xié)會授予“中國艾都”。 
http://www.qichun.gov.cn/2742952.html

13636132599